去年底,日产陷入困境,当时竞争对手本田向日产提出了一条救命稻草:一项 600 亿美元的合并,将帮助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与颠覆汽车行业的中国品牌展开竞争。
多年来,日产的销售低迷和管理动荡导致其实力减弱,尤其是在其低估了其最大市场美国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之后。
但六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日产的自尊心和对自身困境的警惕性不够,以及本田突然决定修改条款并提议将日产成为子公司,合并谈判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破裂了。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日产汽车多年来一直是仅次于丰田的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直到 2020 年。尽管日产汽车的地位较弱,但它坚持在谈判中获得近乎平等的待遇。
三位消息人士称,本田曾向日产施压,要求其进一步裁员和降低工厂产能,但日产不愿考虑关闭政治敏感的工厂。他们表示,尽管日产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但他们给人的印象是,日产认为自己可以自行复苏。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日产的顽固立场,加上本田管理层认为日产的决策缓慢,导致这笔原本可以打造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交易泡汤。
本文对导致此次大型合并失败的因素进行了描述,其中包含了此前未曾报道过的信息,包括日产希望保留的工厂的详细信息、日产对本田进一步削减压力的抵制,以及日产内部对本田部分要求的反应。本文基于路透社对十几位人士的采访,由于话题敏感,所有受访者均要求匿名。
这份报告揭示了日产在面临日益加深的危机时内部的想法。这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商现在还面临着美国对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关税的额外威胁,这些汽车占其美国销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日产和本田都将于周四公布业绩。
“我认为这是管理问题,”研究公司 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 的分析师 Julie Boote 在谈及日产的动荡时表示。“他们完全高估了自己的地位和品牌价值,以及扭转业务的能力。”
日产和本田拒绝对路透社消息人士所描述的谈判具体方面发表评论。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 (Makoto Uchida) 上周拜访了其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弘 (Toshihiro Mibe),表示在本田提出子公司提案后,他希望结束谈判。
两家汽车制造商均表示将在本月发布最新消息。
行动太少,太迟
11 月,日产汽车因中国和美国市场销售情况恶化,将利润预期下调 70%,令投资者大吃一惊。日产汽车宣布了一项重振计划,包括裁员 9,000 人,削减全球产能的五分之一,但一些分析师认为这项计划太少,也太迟了。
内田承诺放弃一半的薪水,并表示他将致力于让公司业务变得更精简、更有弹性。
去年 12 月,日产和本田宣布了合并计划,这是两家公司自 2024 年 3 月以来一直在进行的谈判的结果,当时两家公司表示希望在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但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合并谈判很快就因计算合并后公司的持股比例而陷入困境。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私下里,内田对这笔交易的前景表示怀疑。四位知情人士称,本田的管理人员抱怨日产的决策太慢。谈判的公开更新最初定于 1 月底进行,后来被推迟到 2 月中旬。
两位消息人士称,本田管理层认为日产的扭亏为盈战略缺乏细节,并对工厂产能削减不足感到失望。
路透社无法确定本田是否要求裁员一定数量,或是否确定了削减产能的具体工厂。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日产不想关闭工厂,因为这将迫使工厂账面价值减记,从而损害其盈利。
日产汽车重振计划中已承诺裁员的人数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 7%。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过去两年本田在中国裁员的人数更多,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一位了解日产想法的人士表示,本田似乎不愿意改变其计划,这意味着它不认为日产具有同等地位。
九州之旅
1 月底,日产高管坂本秀之 (Hideyuki Sakamoto) 访问了西南部的九州岛,宣布计划建立一座电池电动汽车工厂,该工厂将创造 500 个就业岗位。
在当地政界人士的陪同下,坂本表示,该汽车制造商也不会减少现有九州工厂的产能。他说,九州是一个“地缘政治竞争激烈的基地”,对未来的电动汽车计划至关重要。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坂本访问九州的第二天,本田的三部告诉内田,日产需要成为本田的子公司,而这一规定并未出现在两家公司去年年底签署的原始合并谅解备忘录中。
路透社无法确定米部此举是否因日产在九州的公告而起。不过,九州之行凸显了两家公司在最佳前进道路上的紧张关系。
九州工厂并不是日产唯一认为不可触碰的工厂。一位消息人士称,田纳西州的士麦那工厂、墨西哥的阿瓜斯卡连特斯工厂和英国的桑德兰工厂都被视为该公司电动汽车战略的关键,日产不想关闭这些工厂或减少生产线。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本田突然改变交易结构反映出其对日产的谈判速度越来越不耐烦。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日产对此举感到意外,因为这违反了之前达成的备忘录。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日产内部,该提议被视为“无礼”,是对日产这家老牌汽车制造商尊严的侮辱。
日产汽车的最大股东雷诺表示,尽管它并不了解谈判情况,但最新消息表明,此次交易将导致“本田汽车收购日产汽车,而日产汽车股东无需获得控制权溢价”。雷诺表示,这样的结果是“不可接受的”,并补充说它将“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
新合作伙伴
目前尚不清楚什么因素能够让两家汽车制造商重回谈判桌。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他们很可能会恢复最初的协议,在技术上展开合作。
根据两家公司 12 月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如果两家公司同意结束谈判,则双方均无需支付 1000 亿日元(6.5 亿美元)的分手费。
据路透社报道,日产愿意与新的合作伙伴合作,其中包括为苹果生产 iPhone 的台湾代工厂富士康。富士康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周三表示,公司的目标是与日产合作,而不是收购。
这家台湾公司的电动汽车业务由前日产高管关润 (Jun Seki) 领导,他曾被业内人士视为该汽车制造商首席执行官的有力竞争者。
日本股票咨询公司 Asymmetric Advisors 的策略师阿米尔·安瓦尔扎德 (Amir Anvarzadeh) 表示,富士康可能比本田更具吸引力,因为富士康需要汽车行业的品牌,而日产可能也很有吸引力。
他谈到日产时表示:“无论你如何看待他们的汽车、资产负债表等,至少该品牌仍然相当知名。”
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尚未透露如何看待本田与日产谈判破裂的情况,也未透露是否愿意接受富士康收购日产。富士康也是消费电子公司夏普的最大股东。
布特说:“对于日产来说,现在的问题是管理层将做什么。”
“他们对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日产真正需要发生的事情没有现实的看法。”
由ETO Markets整理最新财经信息,不对信息内容负法律责任,同时不作为交易参考依据,请受众谨慎参考决策。ETO Markets平台感谢您的收看与支持!
Contact With Us
Please enter what you want to find
Contact With Us